【會議通知】中科院電鏡技術聯盟2022年度技術交流大會(第二輪會議通知)
                            
                              中科院電鏡技術聯盟是由中國科學院組織成立的,由發展電鏡技術的成員單位組成,旨在促進和推動電鏡技術的交流和發展,每年電鏡技術聯盟都會舉辦一次技術交流大會。2022年電鏡聯盟技術交流大會由中科院電鏡技術聯盟和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承辦,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協辦,會議將于2022年12月22-24日在線上元宇宙平臺中召開。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電鏡技術與生命科學”,內容包含6個子主題: (1)電子顯微學前沿; (2)冷凍電鏡技術和應用; (3)電鏡樣品制備技術和創新; (4)電鏡設備功能開發, 創新和研發; (5)電鏡圖像分析技術; (6)生物電鏡平臺運行管理研討。 大會日程安排 2022年12月22日會議組織形式 8:00 – 8:45 元宇宙會場自由交流 8:45 – 9:00 大會開幕式 9:00 – 12:00 大會特邀報告 12:00 – 14:00 元宇宙會場自由交流和廠商元宇宙展臺展示 14:00 – 18:00 電子顯微學前沿 / 生物電鏡平臺運行管理研討 2022年12月23日 8:00 – 8:45 元宇宙會場自由交流 8:45 - 12:00 冷凍電鏡技術和應用 12:00 – 14:00 元宇宙會場自由交流和廠商元宇宙展臺展示 14:00 – 18:00 電鏡設備功能開發、創新和研發 2022年12月24日 8:00 – 8:45 元宇宙會場自由交流 8:45 – 12:00 電鏡樣品制備技術和創新 12:00 – 14:00 元宇宙會場自由交流和廠商元宇宙展臺展示 14:00 – 17:45 電鏡圖像分析技術 / 生物電鏡平臺運行管理研討 17:45 – 18:00 大會閉幕式 會議組織形式 主席:  白雪冬(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孫飛(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組織委員會:韓玉剛、黃小俊、季剛、李喜霞、徐文麗、張艷 會議秘書處:黃春娟、賈艷俠、吳帆、吉佳、費耀 大會報告人 陳江華,海南大學/湖南大學教授,國家基金委重大科學儀器項目和重點項目獲得者,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材料的微結構表征研究和先進電子顯微學技術的理論和方法學研究。在電子顯微學理論和技術以及材料研究方面發表150余篇論文和11項發明專利。 林金星,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研究方向為植物細胞與生殖生物學。迄今發表論著100余篇(部),SCI收錄刊物論文40余篇。 吳蓓麗,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期致力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質的結構生物學研究,通過測定蛋白質分子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研究其結構與功能關系。近年來,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Science和Cell發表13篇研究論文。 紀偉,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主要研究方向是開發單分子定位成像和單分子檢測技術。所做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Nature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EMBO Journal、Cell Research和Protein & Cell等高水平雜志上。 會議邀請報告人 電子顯微學前沿 田學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楊槐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陳震(清華大學) 葛炳輝(安徽大學) 王文雄(香港城市大學) 黃小俊(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冷凍電鏡技術和應用 曹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何俊(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余學奎(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陳宇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蔡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章新政(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叢堯(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電鏡樣品制備技術和創新 何萬中(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張若冰(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宋敬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孔妤(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 倪兵(華東師范大學) 張彩麗(河南中醫藥大學) 電鏡設備功能開發、創新和研發 季剛(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李琳琳(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梁靜南(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俞珺璟(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饒桂波(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田彥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電鏡平臺運行管理研討 李喜霞(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