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第七屆全國微束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三次全體工作會議順利舉行
(圖:會議合影) 本次會議首先聽取了王巖華秘書長的委員會工作匯報。報告總結了過去一年我國微束分析標準化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并明確了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和方向。隨后趙江主任委員針對國際標準化工作和與會代表進行了交流。原表面化學分析分技術委員會(SAC/TC38/SC2*)陸興華主任委員作2023-2024年度TC38/SC2分技術委員會工作報告;新材料微束分析分技術委員會(SAC/TC38/SC3)秘書長盧雪瓊通過線上會議作2023-2024年度TC38/SC3分技術委員會工作報告。 會議首日為本年度TC38新增的三家單位委員——Bruker Nano GmbH北京代表處、納克微束(北京)有限公司、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分別頒發了聘書。截至2024年8月,全國微束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擁有九家單位委員。單位委員的加入,對于促進委員會發展、提高標準質量和服務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審查了九項國家標準送審稿,與會委員對該標準送審稿進行了認真的審查,同意起草人根據會議審查意見修改后形成報批稿。待報批稿經全體委員在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平臺投票通過后,上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審批。 會議聽取了五項擬上報國家標準計劃起草人的申請報告。在進行充分答辯與討論的基礎上,決定上報其中兩項標準計劃草案;其他三個項目待草案完善后,可再次提交上會審查。 (圖:會議現場) 在業務培訓環節,王巖華秘書長對全體委員講解了國家標準編寫規則中對“前言”與“規范性引用文件”的要求;來自標準出版社的王丹老師針對標委會報批稿多處編輯性錯誤進行了總結,再次強調了標準編寫質量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外,會議通過決議,繼續依托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三位一體的優勢(同時承擔國內和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并作為國內技術對口單位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成立國際對口工作組(SAC/TC38/IWG),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微束分析技術委員會(ISO/TC202)相協調,切實發揮引領和導向作用。 (圖: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會議期間,委員們圍繞微束分析技術的最新進展、標準制定與修訂、國際標準化合作等核心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進一步明確了我國微束分析標準化工作的方向和重點。通過本次會議,企業與學術界、研究機構之間的溝通交流得到了加強,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標準與產業協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本次會議的順利召開,對于推動我國微束分析技術標準化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為我國微束分析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提供了一個高端的交流平臺,促進了信息共享與經驗交流;提升了我國微束分析技術在國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了更多國內外企業和專家學者的關注與參與,更為我國微束分析標準化工作的發展拓寬了國際合作渠道。 2024年適逢全國微束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8)成立四十周年!未來,TC38將繼續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引領我國微束分析技術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

*注:表面化學分析分技術委員會(SAC/TC38/SC2)現為全國表面化學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608)

